如果你沒有看過漫畫原著,《Touch》應會是一部「都幾好睇」的電影。但如果你欣賞原作者安達充的表達技巧,你就會失望。當然,電影導演可以用更適合電影的手法,但如果他的手法不比原著好,就不如忠於原著好了。簡單而言,《Touch》電影版只是有其型而無其神。
上杉達也、上杉和也是一對孖生兄弟;淺倉南是他們青梅竹馬的朋友,兩兄弟都暗戀南,弟弟和也是學校棒球隊的主將,不但運動了得,亦是校內的高材生,誰都認為和也與南是天生一對。相反,哥哥達也甚麼都比不上弟弟。和也為了完成南的夢想,努力進軍「甲子園」,卻遇上車禍喪生,達也加入棒球隊,希望實現三人的夢想。這便是《Touch》的故事骨幹,如果你在甚麼地方聽過,一點也不出奇,《Touch》是80年代的作品,風行至今,已經有幾代的青少年看過了。好看的地方是那種微妙的關係:和也死前,是三角關係 vs. 兄弟情,達也並非不如和也,某程度上他只是不想與和也比較。當然安達充沒有明言,而用了很多場戲去暗示和含蓄表達,這些手法亦是安達充的風格,也是他的強項。如果說和也背負著南的夢想,那麼和也死後達也背負著和也和南二人份的夢想,漫畫的後3/4部份,就是敘述達也如何向甲子園進發,直至決賽前才肯向南表白,才有力量去面對決賽。(3/4的意思是約20期漫畫,連載了約4年。)
如果說《Touch》電影版好看,那麼好看的部份都是直接繼承自原作的。改編的部份,卻是令人失望。最失敗沒有珍惜原著中的經典場面,卻換上了平庸的處理。和也死前還可以,由和也出事那一場開始便越走越遠,漸漸失去了原著的神髓。以和也出事一場為例,原著有相當巧妙的安排:和也去比賽卻忘了帶護身符,父母叫達也帶給和也,達也途中經過了人群(暗示出了車禍),去到學校隊員還誤會達也是遲來的和也。球賽開始,和也沒有出現,達也看電視轉播,原來已在醫院中等待,然後醫生出場告知噩耗,達也木然走到球場帶走正在看球賽的父母。連場好戲,便被電影版白白浪費掉了,換來是明場看見和也為救小孩而出事,變成最平庸的電視劇情節。另一個令人氣憤的例子是結局,原著中達也缺席球賽的開幕典禮,去找南到河邊表白愛意,因為和如果他不確定南對他的感情,他便沒有辦法站在球場上投球。很感人的一幕。電影版卻變成南趕到球場看比賽,還要塞車然後下車跑到球場,讓達也在投最後一球前看到她而擲出決定成性的一球,安達充20年前已經絕不會寫的三流場面都給電影版拍了。達也母親不贊成達也打棒球的情節也是畫蛇添足,不如多花篇幅再達也和南的關係上。
所幸的是,三位主角(齊藤慶太,齊藤祥太,長澤正美)的表現不俗,恰如其份。(不過長澤正美的演技酷似初出道時的廣末涼子。可能因為文化關係,日本演員的演技有點千篇一律。)原作的優點仍夠支撐整部戲,所以亦有支持者。聽說安達充的另一作品《Rough》亦會開拍,也是由長澤正美主演。希望下次換上好一點的編導,其實安達充的作品雖然鬆散(因為長期連載的關係),但常有神來之筆,只要去蕪存菁,不難改編成為一部好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