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因為是《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1991)是電影史上最好的驚慄片,16年以來,沒有一部電影能超越。即使原作者 Thomas Harris 自己,也無法寫出更好的作品。《沉默的羔羊》之後,讀者和電影公司苦苦等了8年 (1999),等他的《沉默的羔羊》續集出版,可惜續集雖然有不錯的構思,情節卻不能令人滿意,結果 Jodie Foster 推掉了片約。沒有了好的原著,沒有了 Jodie Foster,《沉默的殺機》(2001)已經注定失敗,即使仍然有安東尼鶴堅士,即使換上了金像導演烈尼史葛,也注定回天乏術了。但是,《沉默的羔羊》實在太好,令到影迷如同染上了毒癮一般無法戒掉(我也是其中之一),一再希望能再次體驗那種顫慄。有求便自然有供,於是電影公司不惜翻拍《沉默的赤龍》(2002)。《沉默的赤龍》其實早在1986年便被拍過,即《孽慾殺人夜》,但當時食人博士的角色只是一個小配角,《沉默的赤龍》當然撥亂反正,由於原著本身也是佳作,電影也不俗,是《沉默的羔羊》迷的慰藉。然而,大概因為利之所在,Thomas Harris 並沒有停筆,《沉默的殺機》之後7年(2006),他出版了《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罪幕》,並首次親自改編成為劇本,拍成了本片。本片最大的特點,不是鞏俐,而是劇本。
Hannibal幼年時,二次大戰期間,妹妹慘遭士兵烹殺裹腹。長成少年的Hannibal逃出孤兒院,欲投靠居於法國的叔叔,但叔叔已死,他遇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叔叔神秘而美艷的日裔太太紫(鞏俐)。Hannibal她身上學習各種知識,更為她而首次殺人。他無法忘記殺妹仇人,決要復仇,把他們吃掉,紫企圖阻止,但Hannibal已漸漸變成魔鬼,無可挽回。
平心而論,如果你能夠放下《沉默的羔羊》,本片其實拍得尚算不錯,導演彼得韋伯拍出了那種陰沉的氣氛。Ilan Eshkeri 和梅林茂的音樂也很有《沉默的羔羊》的味道。論劇本,在人物建構方面,Hannibal和紫都是合格的,紫作為Hannibal的可能救贖者,是作者高明的一筆,但Hannibal和紫之間的感情寫得不夠深,Hannibal的內心掙扎也寫得不足,有點浪費了紫這個角色。但Thomas Harris 作為編劇最失敗的地方,在於劇情和剪裁。電影一開始的戰爭場面,其實大可不必,它破壞了整部片的幽深氣氛。故事其實可以由孤兒院開始,並利用Hannibal的惡夢和後來向探長憶述往事來說明妹妹被害的經過。其次,Hannibal多次殺人也太輕易順利,缺乏過程。當年在《沉默的赤龍》和《沉默的羔羊》的曲折懸疑,已蕩然無存。
至此《沉默的羔羊》只剩最後一章,即Hannibal如何在美國與《沉默的赤龍》的主角周旋而最終落網的故事。這段故事應該相當值錢,我絕對相信Thomas Harris會把它寫出來並有電影公司願意把它拍成電影。在《沉默的赤龍》電影中,第一場便是Hannibal被補,但那是該片編劇(亦是《沉默的羔羊》的編劇)所創作,原著中並沒有。原著只提及主角為破案,把自己代入凶手,最終雖捕獲Hannibal,但精神崩潰須停職。不過即使真的寫,最少也要等6年,Thomas Harris 30年來只寫過6本小說,平均6年才一本,全被拍成電影。Thomas Harris 已67歲,我只擔心他能否完成。對我們這一代而言,這幾部片次序不對,編導演員又部部不同,太散亂,水準太參差。待最後一章完成,《沉默的羔羊》系列便完整,十數二十年後,如有有心人把它們從頭至尾按時序好好重拍一次,那便是將來影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