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cock (2008) 街頭超人

雖說荷里活不斷拍超級英雄電影,而且是續集、第三集的拍下去,新意欠奉,但平心而論,製作人也有盡力推陳出新,說的不單是電腦特技,還有其他非技術層面,例如《蜘蛛俠》的人性軟弱化,《新蝙蝠俠》以寫實拍幻想的表現手法,《超能特攻隊》的超級英雄家庭化等,現在《街頭超人》更是徹底顛覆了超級英雄的形象。一般超級英雄皆受人愛戴,但如果超級英雄乞人憎又如何?本片便是從這個概念而來,是頗新鮮有趣的意念,編導也把這個題材玩得不錯。

本片的情節起伏頗大,街頭超人 Hancock(韋史密夫)由不受歡迎,到自願入獄、自我改善、重新被市民接受,至驚聞過去的真相、超能力喪失、死亡和重生,都在短短的92分鐘片長中經歷了。劇情稱得上大起大落、曲折精彩,起承轉合都能拍出戲劇效果,也有神來之筆。但若是苛刻一點的話,也可以說它有點粗枝大葉,不夠精緻。現在此片偏短的片長是不是為求緊湊而被大幅刪剪的結果?不得而知。如果不是,則事實是仍有篇幅把人物寫得精細一點。韋史密夫和查理絲花朗是型男索女,演技也了得,韋史密夫兩度提名奧斯卡金像影帝,查理絲花朗更是金像影后,應該多給他們演戲的機會。

此片也不是沒有細膩之筆,例如兩張《科學怪人》(1931)的門票,便已暗示了多重意義:年代的久遠,他曾經有過同伴,「科學怪人」亦是語帶雙關。但編劇在這方面的描寫,亦無再進一步。其實他雖不老不死,但沒有同伴,孤單寂寞,又被人當作怪物,一點也不快樂,所以醉酒度日,但編劇並無刻劃。以前有一部電影《挑戰者》(Highlander, 1986)也是講不死人,它提到一點頗佳,就是他們都要重覆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比自己更早老去和離世,非常痛苦,但此點也沒有被利用。當然,基本上此片是動作片而非劇情片,也不應太過苛求。

若論動作,通常這類片都會出現反派力量增強,形成對抗,好讓正反雙方對戰,但此片反其道而行,反派只是常人,危機來自主角自己的力量減弱。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不落俗套,不會流於公式化,壞處是反派力量太弱,令人印象不深,危機也感太低。不過,此片算是做到了一定的平衡,片尾編導也成功利用主角和同伴的同生共死,拍出了一點悲壯。埋單計數,此片雖非一流猛片,但娛樂性豐富,創意可加,並不是荷里活的暑期例牌菜,值得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