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連依士活可能是美國由演員出身的最好的導演,他接連拍出好電影,水準高而穩定,實力不容置疑,他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導演,絕非僥倖。如無意外,他今年亦會憑本片再度被提名。未看《巴別塔》,但若與《無間道風雲》比較,我寧選奇連依士活。馬田史高西斯是好導演,在《無間道風雲》拍攝時,我亦曾期望過他可憑該片吐氣揚眉,但平心而論,史高西斯的表現不及劉偉強麥兆輝。可能《無間道》的原劇本實在太好,即使大打折扣,老外仍覺《無間道風雲》是佳片,史高西斯也真的開始憑該片奪獎,真想不到。
言歸正傳,本片影片根據二次大戰真人真事改編。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期間,美軍攻佔硫磺島,六名士兵共同舉起美國軍旗,照片傳回美國後,令全國振奮,六人頓時成為國家英雄。其中一人卻至死沒對兒子提過自己的英雄事蹟,年老時兒子才在父親的物件中發現,他去探訪父親的同僚,漸漸發覺,事件的真相其實充滿了荒謬。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反戰片,也可以說編導借古喻今。大多數戰爭片皆如是。但本片比其他同類片優勝的地方是,它不止是一部反戰片。它是反英雄、反虛偽,把美國政府諷刺得體無完膚。三名尚存的士兵使被捧為英雄,被利用為政治宣傳的工具,但以三種不同的態度去應付。本片的真正的戲劇不在硫磺島,而在三人回國後的美國,和三人的內心。編導把三個角色刻劃得不錯,尤其是Adam Beach飾演的印第安人士兵,他心態矛盾,作為英雄他受之有愧,但又不能完全拒絕,事件成為他終身的包袱。編導更不忘對美國對待印第安人的態度諷刺一番。Gagnon 這個人物只想成為英雄,角色略嫌平面。醫生的角色被描寫為最正面的人物,他在戰場克盡己職,拼命救人,被嘉獎是三人中最當之無愧的一人,但他最終也沒有把事實說出來,而選擇迴避和沉默,也是一種妥協和無奈。
可能由於生本身是演員的關係,奇連依士活不是技術型的導演,他從來沒有刻意經營鏡頭的運用,從不會扮大師,給觀眾的永遠是札實和發人深省的戲劇,是一個實而不華的導演。但也許是同樣原因,本片的敘述在硫磺島和美國之間的穿梭有點生硬,不夠流暢巧妙。戰爭場面則拍得很好,大概因為史畢堡的公司拍過《雷霆救兵》之故。奇連依士活已經77歲,但魄力驚人,今次更是連拍兩片,因為本片還有一部從日本觀點拍的姊姊作。這種拍法,前所未有,可見奇連依士活作為導演,視野廣闊、不偏不倚。單以本片,奇連依士活足可奪獎,但分拍兩片,不適合獎項的制度,如果把兩片相提並論,恐怕史高西斯又與獎項無緣了。期待本片的姊姊作《Letters from Iwo J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