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片再度襲港,此片之後,即將上映的還有《海雲台》和朴贊郁的《饑渴誘罪》,都有看頭。《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又是韓式絕症片,但一如以往,他們仍能翻出一點新意。絕症片可說是日韓的共同喜好,他們樂此不疲,長拍長有,甚至互相翻拍,例如韓片《抱擁這分鐘》和《我和我的女友》就是日劇改編,而據說日本亦買下了此片的版權,證明這類片在日韓確有很大市場。奇怪的是,文化比較接近的中港台就好像不太好此道,港片中較有印象的就只有爾冬陞的《新不了情》。港人也許嫌這類片老套罷,但其實不妨把這類片看成類型片中的類型片,即愛情片中的絕症片。都說愛情片是 “boy meets girl”,那麼絕症片不過是 boy leaves girl (或相反)而已。
我也怕老套,也受不住韓劇,但對韓片另眼相看,一般來說韓片的水準比韓劇高很多,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韓人較願意進電影院看電影。反觀日本則相反,日劇水準高,日片卻常常拍得像電視劇,差別較少。就此片而言,編導演音樂攝影俱佳,格調優雅,完全不是老套的韓劇可比。導演兼編劇元泰淵是個詩人,這點也令人很感興趣。看來韓國雖小,但到底不像我們這片文化沙漠,最低限度還有人寫詩讀詩,「詩人」才能生存,才有機會寫劇本,甚至拍起電影來。
作為首作,元泰淵一點也不像新手,相對而言,編比導更佳,不知是否應用了寫詩的技巧,他的劇本表達手法簡約,結構精妙,情感細膩,而且,真的,還有一點詩意。如果導演沒有看過法國片《天使愛過界》(He Loves Me… He Loves Me Not,2002),此片的分數會更高,但我相信他看過的機會很大。基本上,此片的結構與《天》片相同,前半以男女主角其中一方為觀點講故事,後半則從另一人的角度重述,讓觀眾驚訝地發現前半所看到的只是表像,後半的才是完成相反的真相。如果用推理小說的術語,就是「敘述性詭計」。不同的地方只是,編導運用這種技巧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天》的編導主要還是經營劇情的意外性,還聰明地利用了女主角柯德莉塔圖的「天使」型像騙過所有觀眾,而本片的編導主要經營的當然就是悲傷,如同切洋蔥般,事件被一層一層剝開,真相卻是一層比一層悲傷,觀眾豈能不淚下?編導借用此手法來催淚,也達到了韓國愛情片常有出人意表結局的不成文規定。
此片無疑不脫公式化,但不得不承認編導把公式運用得巧妙,把同一條「為成全所愛犧牲自己」的橋段循環應用在三個主角身上,也不失為一個新的演化。然而,結局終究不能避免韓國催淚片的過於刻意,若換了是日片,男主角(K)大概在離開前還要若無其事的向女主角(Cream)說「一定要幸福哦」,Cream大概會強顏笑著點頭,然後「連他的份一起好好活下去」,說不定這是更好的結局。尚幸的是,權相佑和李寶英一直用比較樸實、生活化的方法來演,結尾前的大部份戲都只是瀰漫著適可而止的哀傷,並不過火,連僅有的一次「我愛你」,也安排得像說漏了嘴。
電影最好的地方,是一些彷如新詩的比喻和意境。例如Cream問K來生想做甚麼,K答是牙刷,因為可以待在她身邊;Cream又問K婚姻是甚麼,K說像兩枝牙刷天天放在一起。女攝影師也問K想不想時間停頓,後來片中時間真的停頓了兩次。第一次在K看過穿上婚紗的Cream之後,他知道他要永遠失去她了,這時時間停頓了,但事實已無法改變,他惟有痛哭。第二次是電影最後的一個鏡頭,Cream已隨K而去,滿天落霞,遠處行駛中的列車忽然停頓了,只剩天空中兩隻鳥兒在凝結了的時間中,比翼雙飛,像梁祝化蝶,哀怨纏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