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n (2009) 救參96小時

洛比桑寫過一大堆這類B級動作片,自己卻一部也不拍,給人的信心實在不大,儘管我對他寫的驚匪劇本《墮落花》(Nikita, 1990)和《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 1994)非常佩服,但我看過《的士速遞》(Taxi, 1998)第一集便放棄了,後來的《換命快遞》(Transporter, 2002)也沒有看。然而這部早已出了DVD的電影意外地還能在暑期上映,可見片商對它的信心不弱,提起了我入場的興趣,果然是不錯的電影。久違了的洛比桑,雖然他不是導演,但我們仍可以在劇本中窺見他的影子。低成本製作,沒有特技,沒有大場面,單線劇情,但快速和充滿障礙的劇情足已令觀眾追看到尾。此片片長只有94分鐘,但好看過長達150分鐘卻大而無當的《變形金剛狂派再起》。

早在洛比桑拍出《墮落花》後,香港電影人已經發現他的劇本適合港產片,製作不大,驚匪式題材,但劇情新穎,衝破一般驚匪/動作片的框框。《墮落花》便曾被偷橋翻拍成港片《黑貓》,《這個殺手不太冷》後,也有香港電影人說過「其實這種電影香港也能拍到」的話。但問題是,香港有編劇能寫出這些劇本嗎?就算有,香港的製片人能夠想出或接受例如一個戇居殺手和一個未成年女孩的愛情故事嗎?15年過去了,沒有。我相信法國也沒有,所以洛比桑的劇本一直有市場,《的士速遞》拍了四部,《換命快遞》拍了三部,還有李連杰的《猛龍戰警》(Kiss of the Dragon, 2001)和 《不死狗》(Danny the Dog, 2005) 等。以前我疑惑為什麼香港的《保持通話》要翻拍一部荷里活的B級片,現在想一下,可能就是這個原因,連香港人也寫不出這種適合港產片的劇本。

話說回來,洛比桑這些通俗劇本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它爽快緊湊,誇張卻未至於離譜,奇情卻未至於漏洞百出,也許因為沒有荷里活的特技,比較在劇情上花心思而不是在場面上,情節比荷里活的同類劇本佳。就說本片,說新意也真的沒有,但起碼合情合理(以這類片而言),很多細節上有設計,不會平舖直敘,例如拜恩(里安納遜)給女兒的電話、電話的記憶卡、糾纏妓女、 翻譯員和字典、法國朋友的卡片等,這些小情節層出不窮,是很多荷里活片都缺乏的質感。

這類勇父夫救女的電影,以前大概會由布斯韋利士來演吧,但原來里安納遜也可以,而且還有另一番風味。同樣是有勇有謀的硬漢,但里安納遜的外表比布斯韋利士多了一份冷靜,內裡多了幾分演技。前段他和女兒和和前妻的戲,也簡潔到位。擔心愛女的安全,他像其他父親一樣坐立不安,但當他知道女兒將會被擄,他即時變得無比的冷靜。這就是角色的酷、編劇的畫龍點睛。拜恩追尋女兒的過程也絕不拖泥帶水,懶得跟你多費唇舌。他向法國朋友迫供,先槍傷他「無辜」的老婆作脅,不會猶疑。(同樣的手法,也曾在風格上非常接近的電視劇《24》中出現過。)拜恩仿如死神,所到之處,壞人屍橫遍野。原來,法國動作片也能拍出快意恩仇的感覺。甚麼時候,洛比桑會再次親自執導自己寫的動作片?在拍完他的迷你魔界三部曲之後嗎?

Murderer (2009) 殺人犯

《殺人犯》堪稱近年香港的奇片。論製作,首次當長片導演的周顯揚組成了頗強的幕前幕後人員,幕前有郭富城,幕後有李屏賓(攝影指導)、梅林茂(原創音樂),是港產同類片少見的豪華陣容。論題材,港產片驚匪片多,懸疑驚慄、心理恐怖的少,本片是個異數,同類片遠一點的有《傷城》,但不算成功,近一點的有《C+偵探》,但彭氏兄弟最終把它拍成了鬼片。本片沒有離開偵探片範疇,但真相十分邊緣,彷如《X檔案》。導演似乎想學《鬼眼》的印度裔導演沙也馬蘭,用極度出人意表的結局一鳴驚人,可惜一炮而紅這回事,不是苦心經營便會成事的。

作為首作,導演其實已交出一部不俗的作品。整體而言,情節的節奏、懸疑,人物的心理,俱處理得平穩,幾場血腥殘忍的戲,也拍得嚇人。鏡頭剪接也沒有像一般新導演的賣弄一些無謂的花巧。技術上,導演基本上採用傳統、穩重的手法,但在劇本上,卻顯得野心/信心太大而過於進取。作為懸疑片,本片的大橋,也不是不可行的,在推理小說的世界,甚麼也可以是兇手,甚至連動物也可以。但是這種設計畢竟太極端,在西方或日本的推理小說也甚為少見,始終不易令人信服,也不是高明的技倆。偵探推理,兇手當然是越意想不到越好,但到底有條底線,還必須要有合理的解釋,才能令觀眾心悅誠服。要做到猜不到不難,有很多方法隱瞞,但必須要公平,提供足夠的線索,此片的劇本便遠遠達不到這些要求,只能說編劇的確有努力設定一個「盲點」,但這個「盲點」實在不太成立。

撇開誰是兇手不談,劇本也有很多其他弱點。出場人物不算少,但可以作為兇手的不多,觀眾猜不到,只因為設定太超乎常理。凌光(郭富城)自己被下毒,卻絲毫沒有追查,能夠下毒的人根本少之又少。突如其來的人物(拾荒者),突如其來的人物關係(凌光和遇害者、凌光和凶手),在在都顯出編劇在這方面的稚嫩。而導演方面,亦過於側重描寫主角心理而輕情節的敘述。最致命的是,揭開謎底缺乏過程,也是突如其來,而且拍得太白,編導唯恐觀眾不明,兇手長篇大論的解說,令人啼笑皆非。既然凌光精神已逐漸出現問題,不如說兇手的身份也是凌光自己的猜疑,因為別無其他可能,但他沒有証據,無法分辨是否是自己的妄想,所以更加走向崩潰,便較為合理,也能更深刻地描繪凌光的精神狀態。寧可給觀眾留一點疑問,一點想像空間,一點多種解釋的可能性,總好過畫公仔畫出腸,把一個本來還可以的故事糟塌了。

本片較為可取的地方,是對主角凌光的描寫,由失憶到疑惑到隱瞞到崩潰到瘋狂的舖排,是港產片少有的細緻,二小時的片長也比一般港產片長。郭富城的演出很落力,有幾場著實演得頗佳,在當今這個沒有很多選擇的香港影壇,明年再次被提名最佳男主角大有可能。不過,郭富城有時也演得太賣力,令到一些本來應該緊張的場面變得有點荒謬可笑,加上略嫌生硬的對白,不時引起觀眾的竊笑。也許是導演經驗的不足,尚未能掌握觀眾的反應。相對於郭富城,張兆輝反而演得較有實感,明年也有望被提名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