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Chinese Movies

Red Cliff (2008) 赤壁

一直擔心這種所謂千軍萬馬的電影還可以怎樣拍下去,即使是吳宇森,也不能令人放心。這種場面第一次看會覺得震撼,看過幾次便會厭倦。好片如《投名狀》,好看的地方都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兄弟三人的戲。《赤壁》片長達146分,頭尾共有兩場大戰,技術上拍得再好,也都是千篇一律。(反而西片《戰狼300》拍出手起刀落的痛快淋漓,但那種電腦遊戲式的畫面又不適合用來處理這種中國式歷史故事。)結果一如所憂,《赤壁》平平無奇。

對投資者而言,把《赤壁》一開二也許是正確的商業決定,但對付錢看戲的觀眾而言,絕對是一個錯誤。《赤壁》人物眾多,劇本對各人均有兼顧,但主線的基本情節不足,只靠兩場大戰來填塞篇幅,支線的情節又不夠趣味,差不多兩個半小時的戲是過長、拖延,明顯是為了要把主戲「火燒連環船」留給下集。觀眾絕對寧願看三小時的戲一氣呵成,也不願看見故事斬件上,還要付雙倍的錢。吳宇森說過會把海外版將兩片剪成一片上映,那才是恰當的做法。

吳宇森有盡力在戰事中表現角色的「義」,片初趙子龍(胡軍)不須劉備明言,獨力義救其妻兒,趙子龍飛身救嬰孩,片尾周瑜(梁朝偉)亦飛身替趙子龍擋箭,但兩場戲皆被冗長的打鬥所掩蓋而不能拍出效果。拍得較好反而是文戲,中段周瑜和諸葛亮(金城武)相識相交,兩人以琴音對話,一切盡在不言中,頗有「一時瑜亮」的意境。感情線方面,周瑜和小喬(林志玲)一開始已是恩愛夫妻,劇本把他們描繪得相親相愛,甚至還加了吳宇森在華語片中少拍的床戲,但就是拍不出小喬那份害怕失去周瑜的擔憂,雖說曹操(張豐毅)實為小喬而來,但小喬一心向著周瑜,三角關係並不構成。另一方面,編劇似乎有意在孫尚香(趙薇)嫁劉備前,把諸葛亮和孫尚香配成一對,但在此片中二人關係也尚未發展成型。歸根究底,全因為故事被被硬生生的斬開之故,除了曹軍壓境,一切情節皆未發展至能吊人胃口的地步,所有的衝突尚未發生,觀眾又何來急不及待想看下集的衝動?不過結尾那個跟隨白鴿從諸葛亮手中飛到曹營的長鏡頭不俗,總算挽回一些期盼。

下集且看吳宇森能否力挽狂瀾,他的拿手好戲──願為朋友犧牲個人的戲碼還未上演。吳宇森有意把周瑜和諸葛亮拍成知己,又預告二人將會變成敵人(應是荊州一事),但他的電影中的英雄即使對立,往往仍惺惺相惜,不知他如何處理瑜亮之爭,希望他自有一番動人的詮釋。此外便是「火燒連環船」,看預告片頗有看頭,希望不要重蹈此片中的兩戰的覆轍。

Sparrow (2008) 文雀

如果《放‧逐》是杜琪峰的《英雄本色》,那麼《文雀》也許便是他的《縱橫四海》。如果《放‧逐》是杜琪峰的《Once Upon a Time in Macau》, 那麼《文雀》也許便是他的《Once Upon a Time in Hong Kong》。《放‧逐》和《文雀》南轅北轍,但奇妙地仍然一脈相承。兩片有著有趣的對比,也同時存在有趣的類同。它們是陽與陰、重與輕,暴烈與溫柔,但它們訴說的是同一個天空、同一個夢想,就是杜琪峰心中的樁三十郎──男子漢的俠義和洒脫。《放‧逐》講的是男人與男人間的情誼,而《文雀》講的是男人對女人的感情。

同樣是四個男人,同樣是沒有家庭羈絆的浪子,《放‧逐》中的仁義重如泰山,為朋友,義無反顧,《文雀》中的卻輕如鴻毛,或者應該說,輕如他們口中的薄刃。基本上,他們充其量也不過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罷了。只有棋(任達華)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一直想置身事外,直止身份被張揚和兄弟被擒才肯出手。但他們的洒脫在於對珍妮(林熙蕾)這個女人的態度,他們當然喜歡她,但他們決定幫她時,並無妄想期望,傅先生(盧海鵬)讓珍妮離開他後,下一場戲便是四人送別她。他們強作瀟洒,只在心中依依惜別。對他們而言,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佔有。若你喜歡一個人,應該讓她自由。一開場,一隻文雀飛進棋的家中,棋捉住它,第一件事並不是要把它囚在籠中,而是把它放掉。「自來雀」,便是珍妮的象徵。珍妮把棋拍的照片燒掉,暗示她不希望被攝(capture),渴望自由。最後傅先生故意讓珍妮離開她,也是這種割愛的情操的體現。

此片的題材很小,只是幾個「文雀」(扒手),雖云專業,但技巧不外乎碰撞、刀片,在第一場介紹四人合作時已出盡,但編導竟然能將之無限提昇至高潮戲的雨中扒手對決,可謂藝高人膽大。此場「大戰」不容易拍,沒有大動作,沒有奇峰突出的情節,只是兩方陣營過一條馬路,杜琪峰用慢鏡頭、場面調度、剪接、配樂拍出氣氛,功力非凡。傅先生因刀片見血而認輸,也是武俠意境,與《放‧逐》遙相呼應。

此片雖非大片,沒有甚麼大場面,但全片充滿小懸疑,趣味盎然,清新可喜。親切的香港舊區街景、出色的小調式配樂,更是美妙的視聽經驗。杜琪峰近年產量雖多,但仍然讓人驚喜不絕,一些表現他個人理想世界的電影如《柔道龍虎榜》、《放‧逐》和此片都是近年香港影壇的另類傑作。沒有了吳宇森,我慶幸香港影壇還有杜琪峰拍這些男性的浪漫電影。看過本片,我更熱切期待他再次與周潤發合作的電影《紅圈》(《奪寶群英》)。

Missing The Movie (2008) 深海尋人

徐克終於肯放下武俠片,令人振奮。本來自《蜀山傳》(2001)後已對徐克失望,但非武俠片吸引到我再次入場。初看宣傳,以為是懸疑驚慄片,看了一會竟然是鬼片。但印象中徐克好像沒有拍過鬼片,所以也有興趣看看徐克怎樣拍這個類型。可能徐克拍了《鐵三角》後想重投劇情片和杜琪峰較量,但結果再次令人失望。

本片的第一個鏡頭仍然令人充滿期待,鏡頭在沖繩海岸高速低飛,工作人員名單出現在海面上和岩石上,雖然類似的鏡頭在西片中屢見不鮮,但出現在港產驚慄片中,仍覺新意。開場不久,水底遺跡的出現,也很有新鮮感,但主題曲一出,還要有歌詞和字幕,便令人洩了氣,手法未免有點過時。如果新藝城還在,製作出來的電影大概便是這個樣子。

說來有趣,二十年前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三人都替新藝城拍戲,徐、林的電影光芒四射,而杜雖也拍過破票房紀錄的賀歲片,但藝術成就遠不如徐林二人。後來徐和林先後拍過西片(都是由尚格雲頓主演),但成績很差。想不到二十年後形勢逆轉,杜琪峰成為香港頂級導演,徐和林無論產量和質量都大幅下降。《鐵三角》由杜琪峰壓軸,二十年前一定是相反。今時今日,徐和林都沒有再拍西片,而荷里活則在等杜琪峰執導。

回說本片,徐克肯改變戲路,嘗試自己沒有拍過的題材,終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李心潔一再拍鬼片,終究是壞事。製片人不敢創新題材和大膽選角,只會局限了港產片的生態環境。也許徐克想走日本鬼片和彭氏兄弟的路,藉鬼片打出海外市場,但本片成績不能與《午夜凶鈴》和《見鬼》比較,主要是劇本力有不逮。作為導演,徐克在本片中仍見功力,有幾場戲拍得頗為陰森,令人膽戰心驚,有時他還不用一般的陰暗場景來營造氣氛,反而反其道而行,採用日景,只用心理恐怖的手法來嚇人。例如Simon(張震)帶高靜(李心潔)回家一場便如此。接著的一場電梯遇鬼,明抄《見鬼》,但徐克仍然照拍,可見信心十足。事實那場戲也的確恐怖,成為全片最驚嚇的幾場戲之一。另外,被尋回的人頭被送到高靜家中,高靜打開鐵箱欲看的那場戲也足可嚇人。但是,幾場戲拍得好,對整部戲的幫助不夠。徐克雖有功力,但鬼片畢竟非其強項,整個鬼戲的部份不及後輩彭氏兄弟。有的地方,例如群鬼在高靜家中出現,和後來與鬼直接對話的場面更有點「畫公仔畫出腸」了。

徐克理應比彭氏兄弟強的地方是劇本,但此片中又並非如此。徐克在本片中自任編劇,他不甘於拍一個單純的鬼片,還企圖拍出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他不惜上天下海,拍了飛行和潛水的鏡頭,他又不惜把故事扭到足兩小時,那一部港產鬼片有這樣的規模?可見此片並非一般的低成本港產製作,而是有意進軍海外市場的野心之作。向原類型的電影注入新意,原本也是徐克的強項,無奈此次也不成功。首先,整體架構似大衛連治的《失憶大道》(Mulholland Dr.,2001),其他的元素則熟口熟面,格格不入的人鬼情未了愛情線更可以說是敗筆。真相揭露後的一段明顯太長,破壞了全片的節奏和結構,高潮後劇情的張力已鬆懈,根本無法再抓住觀眾的情緒這麼久。而且那一段戲的也有點說不通,因為高靜已經看見真相,為何她仍處於失憶的狀態?如果之前的戲不是真實,那麼出現過的鬼也不是真實。但之後的劇情徐克又明示鬼魂的存在,便是推翻再推翻。雖然也無不可,只能說是有點任意。徐克雖是老薑,但拍鬼片經驗未夠老到,很多元素未能有機地融合,成績一般而已。

Shamo (2008) 軍雞

《軍雞》也可以說是港產片的異色之作,無論題材、手法,都有點偏離主流,在香港這個電影市場,難怪遲遲未能上映。本片改編自日本漫畫,拍出來的風格也很漫畫化,人物、場景都很抽離現實,完全是漫畫的國度。導演鄭保瑞的鏡頭有美感、有風格,亦能營造出故事中那個殘酷的世界的氣氛。(本片的攝影獲金馬獎提名。)但本片的問題是,鏡頭雖然漂亮,卻未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去吸引觀眾追看故事。

很明顯,現在香港電影很難只靠本地市場,很多電影是中港合作,攻大陸市場,本片則是港日合作,打日台港市場。這兩種拍法都有一個很基本的難題,就是對白的語言。不同的演員操不同的語言,如何處理?可行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配音。但即使找回原演員配音,效果亦已大打折扣。今時今日的觀眾看過大量西片,要求已大大提高,現場收音,已是基本要求。配音這種做法很不專業,效果又差,令人聽得很不舒服,更不用說有沒有實感。李安拍梁朝偉周潤發,不會叫人替他們配音;候孝賢寧願讓梁朝偉啞掉,也不不會找人配音的。其實本片對白不多,索性叫所有演員說同一種語言好了,即使是日語也行,反正人名地名都是日本的,總好過現在那種怪怪的感覺。這也是其中一個不能令觀眾投入的原因。

本片亦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但劇本本身頗有問題,落敗也無話可說,更何況對手是《色,戒》。不錯,此片情節算豐富,節奏也沒有問題,幾條線分佈得不錯,有主角亮(余文樂)個人的掙扎,有他與妹妹夏美的兄妹情,他與女友(劉心悠)的愛情,他與黑川(吳鎮宇)的師徒之情,可謂應有盡有,共冶一爐。但問題是,這幾條線沒有一條寫得有力,沒有一條寫得感人。編導對人物的刻畫不足,致令觀眾對劇中人無甚感覺。最有發揮機會的應是亮與黑川一條線,他們不是傳統的師徒之誼,亮對黑川亦敬亦恨,黑川既救過教過亮亦企圖殺過他。二人的關係很矛盾,但到底有一種連繫。黑川到死前仍幫助亮練習,但他死時卻拍不出一點悲涼,亮的心情也缺乏描寫。亮與女友的感情也寫得粗糙,由相識到接吻,毫不浪漫。二人感情的發展也缺乏,都後來女友為救亮而受重傷,觀眾又怎會被感動?劇本寫得最明顯的(或者說余文樂演得最有感情的),是亮與夏美的一條線,夏美這個角色戲份雖少,但十分重要,亮最關心的是她,出獄後一直找她。但這條線也處理得不好,其實夏美這個角色應找一個觀察較熟悉的演員來演,觀眾才可以一眼看到她的變化,終於找到她時才可以一眼認出才會覺得意外,片中卻遠遠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有一個鏡頭更突兀地出現「夏美」二字,有點莫名其妙。亮殺害父母的真相,不難猜到,把它當做高潮放到最後也有點失當,故事的主線本來就不是殺人事件,若能早一點揭露,則觀眾更能了解亮的痛苦和冤屈。若說亮為尋找妹妹或照顧妹妹而打拳,則比只說他不要被人看不起更有說服力。

本片雖然有不少缺點,但絕不是劣作。香港影壇須要這些電影。本片中透著導演的心思、極力拍出風格、尋求創新的誠意。鄭保瑞有潛質,但他欠一個好劇本,和一個更好的後期製作班底。不過,劇片荒是香港的最大問題,好劇本那裡找?報導說他正與杜琪峰的公司合作,希望屢次獲獎的銀河影像編劇組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CJ7 (2008) 長江7號

看完《長江7號》頗為失落,不完全是因為周星馳改變戲路,而是因為他完全改變了市場定位。基本上,《長江7號》不是拍給香港一般觀眾看的,而是拍給內地的小孩看的。或者應該說,是拍給內地的成人帶小孩去看的。有誰比周星馳教仔更好?此片在市場上的野心不少,創作方面則無甚新意,不過將ET、多啦A夢等意念加上周星馳式的搞笑移植到小孩身上罷了。由《少林足球》到《功夫》到《長江7號》,先不論優劣,周星馳電影已經漸漸離棄香港觀眾。(同樣情形亦發生在陳可辛身上,幸好我們還有杜琪峰和爾冬陞。)當然,在商言商,內地市場如此巨大,我們香港觀眾又有何話可說?

周星馳在此片中所描繪的溫情,我不知道香港人有多共鳴。也許,天下父母心皆同,為人父母的,或會感動。但是我們喜歡周星馳,卻是喜歡他那份不按常理出牌的「無厘頭」,那份代表小人物也有出頭天,也有對理想的堅持,也有幸遇到真摯的愛情的感動。我們以前喜歡的東西,在本片中都失去了,只剩下眾小孩演譯周星馳式笑料的軀殼。

雖然是童戲,劇情也不必太過簡單直接,看看彼思的動畫便知道,一樣可以有深度,老少咸宜。但本片可能為了遷就內地市場,劇情非常「寫實」,看周星馳教仔、打仔、被兒子嫌煩而難受,雖然真實,雖然也得以一看周星馳演技,但實在太平凡,不是我們苦等入場看的周星馳電影。即使撇開周星馳,把本片視作一般的劇情片來看,戲中的「感動」處,也過於公式化和舊橋,例於小迪與七仔的友誼、七仔捨己救人等。看過《E.T.外星人》和《綠里奇蹟》便不會覺得新鮮。聰明的觀眾,不難早在七仔把爛萍果變成新鮮時便猜到劇情。七仔救人的場面,也過於簡單而失去應有的效果,有點浪費。全片處理得最好的,是意外的發生至小迪在哭中睡去一段,有節制、不落俗套,尤其是小迪隔著門知道了情況一場。

笑料方面,基本上是把周星馳的童心明正言順的放在小孩身上,問題是,由周星馳來演,觀眾感受得到那種荒謬而發笑,這是周星馳的個人長處,放之於小孩身上,則效果大減。最胡鬧一段,是回應第一個鏡頭、小迪幻想七仔給他神奇運動鞋的一段。(當然,小孩看又不同,本片的對象本來就是他們。)全片只有周星馳出場時才有味道,那種獨門的幽默,仍是無可代替的。周星馳只有40多歲,若想退居幕後,未免太早,絕對只會是觀眾的損失。至於特技,香港的製作仍然無甚進步,雖然今次的七仔有毛,表情也較多,但仍然覺得很「小兒科」,只是把一隻狗的身體改為綠色罷了。而且某些場面,也有偷懶之嫌,例如七仔打低大狗用影子表達、七仔製造出貓眼鏡是背著鏡頭等。

本片的「新意」只是周星馳嘗試未進入過的題材,而非情節或笑料。但成績未算理想,周星馳仍須繼續努力。

The Warlords (2007) 投名狀

看過《投名狀》,你便會明白之前的《霍元甲》有多過譽。無論編、導、演(李連杰),《投》皆比《霍》強得多。李連杰在《霍》片中的表現雖不俗,但他能憑該片獲提名最佳男主角,只能嘆其他值得提名的根本不多。在陳可辛的導演下,李在本片中的演出更勝《霍》,大概在明年也能獲提名,雖然他不可能嬴,因為他絕不可能勝得過《色,戒》的梁朝偉。

《投名狀》可能是自吳宇森以來,二十年間最好的英雄片,竟然是出自陳可辛之手,真想不到。我沒有看過張徹的《刺馬》,不知道有多少劇情是來自原片,但單就本片而論,本片劇情曲折多變,引人入勝,而且繼承了張徹、吳宇森的悲劇英雄精神。本片的題材不是陳可辛的強項,但他能拍出如此成績,其導演功力,不容小看。但是,《投》是陳可辛的最佳作品嗎?個人而言,答案是否定的。要選最佳,我仍然會選《甜密密》或《如果‧愛》,原因是《投名狀》雖佳,但不及前兩片完美。劇情方面,可能由於篇幅關係,龐青雲(李連杰)、趙二虎(劉德華)和江午陽(金城武)間的關係建立得不夠深,尤其是青雲和二虎,感覺很疏離,彷彿一直靠午陽維繫,所以後來二人間的反目,不夠令人痛心。(兄弟情義,又有何片比得上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另一方面,二虎的妻子蓮生(徐靜蕾)與二虎和青雲的關係也有同樣缺點。蓮生和二虎的關係,只靠她和青雲的對白透露,蓮生出走又回到二虎身邊,難道就如她所說指是為了活下去?難道就沒有難於離開二虎的感情?如果沒有,她的兩難便不夠難;如果有,劇本便寫不出這一點。而她最初給與青雲的一夜慰藉,難道就只為是因為同情他,或是因為他與二虎不同,不是文盲老粗,而是個當過將軍、知道「揚州瘦馬」的有識之士?也許正如她所言,她想兩者兼得。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角色的設計雖合乎情理,卻不夠感人。如果三人的關係能更美化一點的話,觀眾便更能代入蓮生的矛盾,到她被午陽所殺,便會更同情她。陳可辛偏好這種性格的女主角,但今次寫不出像《甜密密》中的張曼玉或《如果‧愛》中的周迅般令人既愛且恨的角色。

陳可辛的導演技巧,在《如果‧愛》的複雜敘事手法和剪接中令人讚賞。但這些手法在本片中卻成為了一點累贅。午陽的獨白、和幾場刻意的平行剪接,皆有花巧之嫌。例如,二虎決隻身入蘇州城,與兄弟話別,鏡頭與城中未出場的將領對剪;三人攻南京,鏡頭與戲曲對剪;午陽夢中回憶三人關係而驚醒等。給人的感覺,是用了一種不必要、不協調的手法去敘述一些內容。午陽最後殺青雲的獨白,說記起三人起誓同死,又接三人結拜儀式的回憶鏡頭,便重覆累贅,我希望回憶鏡頭是來自《刺馬》,作為致敬,否則這種舊手法不應出自陳可辛之手。午陽殺人,一直唸著投名狀中的誓言,戲劇效果雖佳,但相似的劇情不久前已在《黑社會》中看過。而重要的一場戲,即舒城一役,午陽割下敵軍人頭,三人打嬴了一場不可能勝的仗,建立起深厚的關係,但這場戲已在預告片中看過太多次,效果被削弱了很多。這場戲程小東的動作設計固然一如以往的精彩,但畫面構圖只見烽煙、沙和人,好處是很有中國式如水墨畫般的味道,壞處卻是欠缺了一點實感。

《投名狀》無疑是港產片的佳作之一,但每次看這種類型的電影,都不禁問港產片何去何從。程小東多次為他人操刀,終於也再當導演正在拍《江山美人》,吳宇森也回歸華語片正在拍《赤壁》。我明白這種片能在大陸的票房大收,也能有較佳的吸引外國人的機會,但是作為觀眾我們很難期望這些片能超越《臥虎藏龍》。拍完了,還拍甚麼?一定有人拍《水滸》,周星馳也想拍《西遊記》,中國四大奇書拍完(大概不會有人投資拍《紅樓夢》罷),然後呢?港產片不能停留在一個類型,甚麼時候,香港才會出現另一部《無間道》?

Mad Detective (2007) 神探

近年但凡某二人合作,廣告皆用 A X B 來表示,但真正有相乘效果的不多,故更見杜琪峰 X 韋家輝的可貴,《神探》是貨真價實的二人相乘的績。如果說杜琪峰作為導演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他不是編劇,其他香港的好導演,多是能編能導,如王家衛和爾冬陞等。所以當杜琪峰和韋家輝合作,銀河映像的電影便開始發出異彩,韋家輝的編劇功力正好彌補了杜琪峰的不足。每當二人合作,杜琪峰的電影便會出現另一個層次。上次的《大隻佬》如是,今次的《神探》亦然。

韋家輝這個劇本的精彩之處,無疑是發明了新的表達手法,就是同一角色的不同人格以複數的不同形態同時出現。相似的情況,在西片中常見的是人格分裂,但同一時間通常只有一個人格單獨出現,只有偶然在出現內心鬥爭時,才會出現複數。即使複數,亦大多數是由同一演員分演。在《神探》中,不同人格以同一人心中不同的「鬼」出現,他們不同相貌,甚至不同性別,由不同演員飾演,同場出現。這種手法,極為創新,可能是前所未有。而韋亦善用了這個方法,玩出不同花樣。例如,由於鬼的外貌可與本體不同,陳桂彬(劉青雲)亦不能分辨誰是誰的鬼,他最初並不知道孱弱少年是誰。另一例,鬼不必伴隨本體出現,神來之筆是陳在樹林看到高志偉(林家棟)迷路的鬼,甚有象徵意義,代表高迷失了自我。而陳的妻子張美華(林熙蕾)的鬼,一直在陳的左右,亦非與本體同在。

《神探》的劇本是難得的佳作,能夠在杜琪峰電影的既有風格上,以一種全新的技法形象化地加強了對人心的描寫。但也正因為它好,我更恨它沒有更好。劇本的弱點,也是韋家輝的弱點,就是有時去得太盡至有悖常理。自韋的電視劇開始,他已喜歡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手法,例如《大時代》中丁蟹的角色便是。丁蟹的性格,在電視史中創新罕見,但他要丟幾個兒子落樓的行為,便相當極端,是韋家輝喜歡的模式。在《神探》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陳割耳贈退休上司,雖然在本片中陳被指患有精神病,但即使是精神病人,也有其自己作出某行為的原因,然而陳的心態難解,只說因為上司心中無鬼,不能自圓其說。耳,在本片中重覆出現,應有其象徵意義,但意義不明。為了這一場戲本片被定為三級太不化算。另一方面,本片名為「神探」,雖然不是真正的偵探片,但對邏輯推理也太過輕視。電影不斷描寫陳代入行兇者或受害人來查案,卻對他如何破案避重就輕的帶過,例如為何被藏在皮篋中推下樓梯便會知道凶手是誰?在皮篋中也不會看到「鬼」吧。片中用了很多篇幅來描述陳模仿高的行為,例如犯案過程、大魚大肉、活埋自己等,作用都是描繪陳的角色或讓劉青雲演戲多過推展劇情,陳並未通過模仿而找到隱藏的線索。還有一場不合邏輯的戲,片中只有陳看到「鬼」,觀眾看到「鬼」都是通過陳的眼睛看到,陳必須在場,但有一場戲出現高志偉的眾鬼襲擊何家安(安子杰)的鬼(孱弱少年)的戲,當時劉並未在場。

本片主題有深意,寫出人性的自私,人在不利自己的情況下,為求自保,「鬼」便會出現,犧牲他人。當正直的何的槍被陳偷去,他也陷入了高的處境,他也隱瞞事實,也犯了高的錯,借了女友的槍。到最後,他開槍錯殺好人,另一隻鬼首次出現,叫他找女友到場然後再作故事掩飾。何的人格因此也墮落了。主題好像很灰,但世情如此。結局中幾支槍都開過,何的故事可以有多個版本,所以見他在考慮哪支槍應放在哪人手中,片中並未言明。這個結局不俗,可堪玩味。但由於韋家輝的設定開放了很多可能性,總覺得這個結局有點意猶未盡,彷彿還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主要是因為設定容許虛虛實實,大有欺騙觀眾的空間,但去得盡的韋家輝卻並未充份利用。所以觀後覺得影片好像差了點甚麼似的。

近年杜琪峰接連拍出好片,但可惜的是,始終未能結結實實的拿下一個國際大獎,事實上,杜琪峰的電影縱然好,但若拿到國際,則就正如《神探》,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我期望杜很快便能突破此困局,遇上一個更完美的劇本,在康城拿個最佳導演或電影,他便能堂而皇之的正式登上國際影壇,闖荷里活去,荷里活等他已經夠久了。

Lust Caution (2007) 色,戒

還有誰比李安更將適合張愛玲?李安對女性心態的理解、對文學小說的解讀、對駕馭電影劇本的能力、對演員的獨到眼光,令他拍出傳世的傑作。《色,戒》是難得一見的佳作,成績不下於《斷背山》,奪得威尼斯的金獅獎,是實至名歸。

李安厲害之處,在於他能把編導演結合得近乎天衣無縫,他從來不用型式化的劇本結構,也不用風格化的攝影或剪接,也不用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技巧,只用最純粹的戲劇和人物,但他的電影卻渾然天成,能夠把觀眾引進電影的世界。李安說他看了《斷背山》和《色,戒》的原作後揮之不去,我們看了他的電影亦類同,李安的電影,直達觀眾的心靈。

李安對原作的理解很深入,因為原作很短,他有很多空間去把本來三言兩語的劇情戲劇化,很多地方甚至比原著更好。編劇王蕙玲跟李安多次合作,深得李安處理戲劇之道,寫出超越原著(劇情人物上)的電影劇本。編導能夠準確抓住原著的細微之處,然後適當的加以潤飾、發揮,例如王佳芝(湯唯飾)和鄺裕民(王力宏飾)的關係、王佳芝犧牲自己卻遇易先生(梁朝偉飾)撤離香港的懊悔、甚至王佳芝與易先生的性關係,在原著中其實都很簡略,但劇本把它們畫龍點睛了。人人津津樂道的極為大膽的床上戲,原著中也是很隱晦的。單論劇情,李安其實也可以遮遮掩掩便算,但他把點題的「色」赤裸裸的拍出來,當然不是為了製造話題,而是為了表達王佳芝(以至張愛玲)的心態。易先生/王佳芝越色,關係越扭曲,王佳芝/張愛玲越恨。張愛玲雖是文壇才女,在那50年代大概也不敢寫出來,唯有用文字側寫,但李安是用鏡頭講故事的導演,而且在這個年代,以國際電影的尺度,不明拍是沒有力的。李安更進一步利用床戲去交代二人的關係的發展,由第一場王佳芝被性虐到第三場反客為主,再透過王佳芝對老吳的剖白,道出王佳芝的恨。李安把隱藏在小說後的張愛玲看穿了,「妓」兩次在電影中出現,賴秀金告訴她只有梁閏生有性經驗,王佳芝馬上說是跟妓女。後來易先生叫王佳芝在有藝妓的日本酒家見面,王佳芝也說易先生把她當妓女,此場也是原著所無。

李安一方面把原著的底蘊拍出,另一方面也把王佳芝和易先生美化和立體化了,電影中在香港時的王佳芝較為純真被動,她原本甚至沒有打算參加劇社,但小說中,「這角色當然由學校劇團的當家花旦擔任」,易先生上釣,回到住所,「下了台還沒下裝,自己都覺得顧盼間光艷照人。她舍不得他們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易先生比小說中更是有人性得多,他不去黑的地方,失去了「活著」的感覺,拷問亂黨後會覺得內心痛苦,聽王佳芝唱歌會流淚,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愛著王佳芝,他親手處決了她,只能回到她住過的房間,撫床難過。易先生離房,李安把鏡頭推向床,見易先生站在門口的影子,回頭再望一眼才離去,煞是令人黯然,也許有觀眾因此便能原諒了易先生罷。

在劇本新增的地方,文學性也不輸原著,對比的運用,比比皆是,例如王佳芝由不吸煙到吸煙,第一次與易先生吃飯留在酒杯上的口紅和最後一次等易先生留在咖啡杯上的口紅,穿上新造的旗袍後易先生叫她穿著到最後戴上鑽戒後易先生叫她戴著等等。易先生送她鑽戒是原著劇情,但編劇巧妙地發展出一段誤導劇情,讓王佳芝/觀眾感到意外,加強了王佳芝對於易先生是愛著她的相信。編劇也保留了原著的結構優點,即以打牌開始、打牌作結,影片的時空其實是同一天,往事都是倒敘。原著的架構實在好,開頭見王佳芝打牌,沒有鑽戒,易先生回來,向王佳芝使眼色,王佳芝到了咖啡店卻打電話通風報信,至此故事便很有效地設定好了:偷情、暗殺、鑽戒。相對於《斷背山》,《色,戒》其實更難寫,同性戀一般觀眾也能理解接受,但王佳芝與易先生的關係並不純潔,要取得觀眾的領會較難,但李安做到了。

李安作為導演還有一個很大的長處,就是選角和指導演員的演出,在他的電影中,一個個演員綻放異彩,《臥虎藏龍》的章子怡、《斷背山》的希夫烈達和積基倫荷、《色,戒》的梁朝偉和湯唯。梁朝偉和湯唯的演出無可挑惕了,由內心戲到床上戲,都演得收放自如。明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他倆很難不嬴最佳男女主角吧。陳沖也把一個闊太演得出色;王力宏雖也不俗,但未見突破。有趣的是,梁朝偉和梁家輝洋名都叫 Tong Leung,老外一直搞亂,現在梁朝偉繼梁家輝的《情人》(l’Amant,1992)在國際性的電影中作大膽演出,老外不知會否更混淆了。

Exodus (2007) 出埃及記

在彭浩翔還未拍電影之前,已看過他的小說《全職殺手》,覺得太抄襲Wachowski兄弟的劇本《Assassins》(1995),所以一直都對彭的電影不感興趣,直至《依莎貝拉》,才對他另眼相看,再加上今次《出埃及記》電影海報上耐人尋味的句語:「事情荒謬到某個程度,世人便不再相信」(大意),和海報中倒在地上的任達華,仰望鏡頭的劉心悠,設計頗別出心裁,便決定看看。

演員名單中,導演用上了大量杜琪峰的班底:任達華、張家輝、邵美琪,甚至林家棟,有趣的是,這些演員都用了演出杜琪峰電影的表現方法來演,似乎杜琪峰所要求的演法,已成為標準。但這種演法,未必欠缺變化,演員應在不同的電影有不同的演譯方式。溫碧霞很久沒有演出電影了,她在本片的表現算稱職,和任達華的對手戲演得不錯,但最重要的一場,即與任達華上床一場,則完全演不來了,角色憶述她以前和張家輝的關係,痛苦中尋求任達華的慰藉,但溫碧霞的獨白很弱,演不出角色的心態,到她叫任達華上床時便欠缺說服力。這場戲令人想起《孽愛傷痕》(Monster’s Ball, 2001)中荷爾芭莉和Billy Bob Thornton (Thornton在片中亦是警察,任達華的演法亦與Thornton的演法如出一轍),但荷爾芭莉可以憑該片奪得奧斯卡影后,溫碧霞卻無能為力了。

製作上,本片沿用《依》片的模式,用低成本拍出與眾不同的藝術感。而攝影和美術,亦是本片最成功之處。電影中有大量新鮮的拍攝場地,很少在其他港產片中看過,導演再利用構圖,拍出一幅幅獨特的畫面,簡潔、有美感、有格調,仿如明信片,讓觀眾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香港。彭浩翔的場面調度,也有其優點,最出色的一個鏡頭,莫如本片的第一個鏡頭。由英女皇的特寫開始,慢鏡拉開,見穿著潛水衣的男人,然後見手下過來點煙,再拉開見其他穿潛水衣的男人用在鐵鎚打人,方知是警察打犯。鏡頭內容很有層次,又配以優美的慢鏡和音樂,把一個老掉了牙的場面,拍得新穎又荒謬絕倫。導演的靈感不知是否來自《原罪犯》,這個鏡頭與《原罪犯》崔民植持鐵鎚復仇的鏡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一鏡直落的長鏡頭,不同是彭則把鏡頭來了一個90度的轉移,把《原罪犯》中是向橫移動的鏡頭,變成向後移動。另一方面,彭浩翔也懂得用隱喻(例如葷與素,洗濕了頭)來表現角色心態,又能夠以簡單的鏡頭和剪接的展開劇情。他多用靜止或從容不迫的鏡頭運動,營造了一種氣定神閒的調子,可惜後來劉心悠知悉任達華不忠在浴室中痛苦難受時,卻忽然用了幾個突兀的跳接,有點破壞了經營出來的調子。

本片的劇本,有其優勝之處,但本片最大的缺點,也是劇本。它荒誕,但只局限於女人殺男人的概念,劇情則荒誕不足,遠遠未到電影所謂的令人不信的程度。它有懸疑的元素,但懸疑也不足,邵美琪和劉心悠的關係,很快便被揭開了,結局時揭露劉心悠的過往作為高潮,也不夠意外,反而有點畫蛇添足。作為劇情片的話,本片劇情又相對薄弱,不夠曲折,編導描述的只是一個狀況(女人殺男人的組織可能被發現)及其中的人物關係。任達華有沒有被殺,只能從電影海報中猜到,被殺之前的過程、如何被殺、殺人後劉心悠/邵美琪/溫碧霞角色的遭遇、殺男人組織會否被揭發等,均不被編劇考慮。不過,似乎編劇有意留白劇情,一、作為本片獨特的講故事的方法,二、留下空間讓觀眾猜想,三、留下空間拍下集,事實上,詹瑞文的角色也未交代,餘下的劇情足夠拍一部片。

彭浩翔一方面有個人風格,一方面又有其他人作品的影子。他有潛質,但仍在摸索階段,也許多給他一兩次機會,他便能蛻變成型。我只希望他戒掉不必要的矯揉造作,例如《依莎貝拉》的「仲夏迷宮、拈花碎步、暗媚風流」和今次的「出埃及記」,都略嫌扮高深了。

Ming Ming (2007) 明明

明明(周迅)愛上浪子阿D(吳彥祖),阿D說最想得到的得到500萬和去哈爾濱,明明於是打劫地下組織頭目貓哥(張信哲),並將他的神秘木盒一併奪走保命,逃走時遇上古惑仔阿土(楊祐寧)及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娜娜 (周迅分飾),明明自己保留盒子逃走,500萬落入阿土和娜娜手中,原來娜娜亦愛阿D,想奪得500萬與阿D去哈爾濱,阿土喜歡娜娜,甘願陪同娜娜去上海找阿D。貓哥的手下老鼠(陳寶轅)追捕明明/娜娜,誓將盒子奪回…

《明明》這部電影有一個可行的概念:武俠+愛情+MV+兩個周迅,但拍出來的電影,可謂一敗塗地,完全是導演眼高手低之作。拍MV出身的導演全片採用拍MV的手法拍攝,極多無謂的花巧鏡頭和剪接,鏡頭太碎,令人眼花撩亂,卻毫無效果,連最基本的敘事能力也辦不到。電影開始不久,拳賽一場,已見導演在處理動作場面上力有不逮,到明明搶盒子一場,導演的拍攝技巧已技窮,鏡頭凌亂不堪,只是把零碎的鏡頭剪在一起,令人不耐。到後來阿D遇火柴幫一場,更是拙劣得令人發笑。導演應先好好掌握電影語言,才再求打破常規。須知MV與電影大大不同,要觀眾看一部兩小時的MV,觀察會很累的。

《明明》的劇本也非常薄弱,作為主角的明明反而最無性格(聽說完本的片名是應是《娜娜》,但因與日片同名已改名),為甚麼她要讓阿土和娜娜帶著500萬去上海找阿D?只因為對娜娜好奇嗎?娜娜最終亦被不知誰人輕易搶走錢,沒有了500萬,和阿D去哈爾濱的條件也不保。動機一開始便不夠說明力。把娜娜和阿土設定成香港人,講廣東話,也是愚蠢的設定。很明顯,本片欲攬中港台三地市場,為求令電影更像港產片,於此讓周迅和楊祐寧講廣東話,而香港市場最少,廣東話對中台觀眾沒有影響,反正聽不懂。但是,娜娜和阿土是電影的主角,全片說著半鹹不淡的廣東話,導演真的以為可以感動到香港觀眾嗎?更不用說二人關係本身就未足以感人。吳彥祖不純正的廣東話,竟然是全片操廣東話最好的人。劇本的結局,更是故作驚人,貓哥如何變成飛刀高手?如何變成地下組織頭目?為何突然現身上海?真是自說自話。導演也許剛剛看完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單戀》而觸發靈感罷。

總言之,本片劇情不通,人物(甚至美術)處處令人想起王家衛的《阿飛正傳》和《墮落天使》,完全不能表現電影的原概念。編導明顯未能掌握技巧,電影如同學生習作。如果不是周迅的演出,《明明》可說是一部令人徹底失望的電影。